說到「潮玩」,想必有在 follow 玩具的人都會立馬想到「庫柏力克熊(BE@RBRICK)」,而其從 2001 年推出以來,就深受全球收藏者喜愛,也是藝人明星必備的居家擺飾品。然而,BE@RBRICK 稀有品項不僅保值還會增值,讓玩具不再只是可以把玩的收藏,更演變成一種「投資」,同時憑藉 BE@RBRICK 的高人氣,也潛移默化地將潮流文化揉和進大眾日常。而今天不介紹 BE@RBRICK 的搶手程度,而是想分享它的老大哥 ——「KUBRICK」,一個比 BE@RBRICK 設計更精緻也更具有情懷的系列。
在開始前,先來認識 MEDICOM TOY
MEDICOM TOY CORPORATION 成立於 1996 年,總部位於東京都澀谷,是日本相當知名的玩具製造公司,旗下除了人氣火熱的 BE@RBRICK 外,像是 KUBRICK、VAG 扭蛋、Undercover 合作的漢堡燈等,都是全球收藏家會想入手的玩具口袋名單。
而說到 MEDICOM TOY 的起源,那不得不聊聊他們的創辦人 Tatsuhiko Akashi(赤司龍彥)的創業故事,在 2017 年他與 Tokyo Otaku Mode™ 的訪談中提到,他原先從事 IT 相關的工作,即使當時待遇還不錯,但一成不變的生活與工作卻讓他感到無趣乏味,直到某次他放假時在澀谷區與一間美式玩具店 ZAAP! 相遇,店內的玩具陳設深深勾住了他的目光,加上對於玩具相當有熱情的他,內心頓時萌生了「在這裡工作一定很有趣」的念頭,於是當天他就獻出了自己的荷包,將錢錢轉變成他喜歡的模樣,而這樣內心的悸動,也成功點燃了日後他創立品牌的火種。

「我常常在想究竟我該做什麼呢?我想傳達什麼呢,在當我看到 ZAAP! 的玩具時,我心裡瞬間就明白了,這就是我想做的,也是我一直在尋找的。」赤司龍彥說道。而雖然如今 ZAAP! 以結束營業,但卻也給予了赤司龍彥創業極大的啟發,因此在 1996 年時,他便毅然決然地在惠比壽開了自己的玩具店,而 MEDICOM TOY 也就因而誕生了。
「All of our dreams can come true 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.(如果我們勇敢追夢,那所有夢想都能成真)」,或許 Walt Disney 的這句話能在驗赤司龍彥的創業路上得著應驗。甫成立 MEDICOM 的前五年,由於公司規模小,總是處在「為別人打工」的階段,而想當然赤司龍彥不只想作為一間代工廠,而是想要打造出屬於自己品牌的玩具。有鑑於此,在千禧年之際,以 LEGO 人偶造型為基礎的公仔「KUBRICK」就這樣誕生了。
漫畫、動畫、遊戲、影劇、音樂、甚至是運動,都是 MEDICOM TOY 創作的載體
KUBRICK 的起點與發展
KUBRICK 名稱由來
KUBRICK 做為 MEDICOM TOY 的第一款自有商品,其取名有兩種意思,其一就是向執導過《 2001 太空漫遊 》、《 鬼店 》等經典電影的大導演 Stanley Kubrick(史丹利庫柏力克)致敬,像是 KUBRICK 系列的 LOGO 就是以《 發條橘子 》這部電影的立體風格 LOGO 為設計靈感;另外就是「ku(く)、kyuu(きゅう)」在日語中代表 9 的意思,並與 LEGO 為啟發的「BRICK(積木)」相結合而命名,同時也代表組合一隻 KUBRICK 人偶需要 9 個分件才行,其分別是「頭部+身體+臀部+2 支手臂+ 2 個手掌+ 2 隻腳」。

KUBRICK 的人偶規格
而 KUBRICK 的 No.1 的作品,就是神作動漫《 新世紀福音戰士 》的「真嗣、EVA 初號機、第三使徒」的三合一盒組(當時售價為 1980 日圓),是由赤司龍彥與前 LEGO 員工所設計,自 2000 年首發推出後,就以高質感設計吸引了眾多 EVA 愛好者,並主打限量生產不復刻來提高收藏價值,對於人偶品質的佩服總讓人心裡覺得「做這麼好賣不到 2000 日圓,真嗣拿你沒辦法的感覺」。
爾後,MEDICOM TOY 也陸續開發出更多系列的 KUBRICK 人偶,其涵蓋了動漫、遊戲、影劇、音樂、運動等領域,也開始有聯名合作的品項推出。而我最喜歡的一個系列就是漫畫《 守望者 》的 KUBRICK,其如實還原了各個主要角色在漫畫裡面的形象,設計細節令人愛不釋手。

而市售 KUBRICK 主要有三種尺寸,由小到大分別為 6cm 高的 100%、28cm 高的 400% 與 68cm 高的 1000%,而基本上 400% 與 1000% 相對少見,數量也沒有後續的 BE@RBRICK 多,尤其是 1000% 多半都以名人或品牌聯名為主,像是 Daft Punk(傻瓜龐克)、The Beatles(披頭四樂團)、Andy Warhol(安迪沃荷)等都有推出,而 2021 年難得有推出 Supreme 與 The Crow 聯名的 1000%。另外還有看過 70%(5cm)、50%(3.5cm)的迷你人偶,以及 150%、200%、2000% 等稀有尺寸的 KUBRICK。

此外,MEDICOM TOY 在 2005 年也有推出類似 KUBRICK 的系列 BABEKUB,人偶則是畫風大轉變,變成可愛臉小人偶,高度也變得比較高(約 7.5-8cm),但似乎只出到 2006 年就沒有了,或許是沒有得到 BE@RBRICK 如此的人氣而停產。

KUBRICK 販售模式
我覺得最有趣的,莫過於 KUBRICK 的販售模式,此模式也同樣影響後來 BE@RBRICK 的銷售方式,那就是 ——「盒抽」,相信這也是不少 KUBRICK 玩具愛好者最有共鳴的地方。當然,上面還有提到最早的一款作品是 EVA 的盒組,因此「盒組」是其中一種方式,當然還有單售指定單一角色,但有別於這兩種方式,「盒抽」最吸引人的就是「抽隱藏版」這件事,同時 MEDICOM TOY 也會設定每一隻角色的配率,通常一個系列都會有「7 + 1 或 2 隻」的數量,然後會在一中盒上寫出每一個角色的配率(基本上 KUBRICK 一中盒都是 24 隻,代表直接開一中盒會有很多隻重複的),現在想想 KUBRICK 真的可謂盲盒始祖,讓小時候的我又愛又恨。
然而,同一系列除了原本的 7 隻以外,另外的 1-2 隻分別就是所謂的「大隱(稀有隱藏版)」與「小隱(一般隱藏版)」,而有些系列則就沒有區分,只有一款隱藏版,另外就是隱藏版的配率通常都是:
- 「大隱(稀有隱藏版)」:1/96(代表開四中盒才有機會出)
- 「小隱(一般隱藏版)」:1/48(代表開兩中盒才有機會出)
想想以前一盒大概都是 250-350 元台幣,真的要包套基本上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太可能的,所以都會讓人想要賭一賭自己的運氣。到了近幾年,基本上 KUBRICK 都已經陸續停產了,也因為 BE@RBRICK 火熱的關係,MEDICOM TOY 也開始推出了 KUBRICK 與 BE@RBRICK 的同捆盒,就是一隻 KUBRICK 配上一隻熊,對於只喜歡 KUBRICK 的我就感覺稍嫌可惜,非常期待有朝一日能再買到新的 KUBRICK。
BE@RBRICK 的誕生
正因為 KUBRICK 的人氣水漲船高,MEDICOM TOY 也在其首發的隔年(2001)五月, 推出了即將衝擊玩具與潮流圈的系列作品 —— BE@RBRICK。
話說 BE@RBRICK 為什麼會出現,主要可說是「時機」造就了一切,由於在 2000 年時,恰逢泰迪熊誕生的 100 周年,加上 MEDICOM TOY 收到很多合作單位詢問開發公仔的需求,從赤司龍彥訪談中,他說:「這個不能這樣做嗎?我想將這個商品用於電影院預售活動,但只有 3 個月的時間,而我認為這樣開發的時間根本不夠,於是就開始考慮一種不需要改變產品形狀,只改變印刷的方法。而當時剛好也是泰迪熊誕生的 100 周年,所以我想,就把它變成一隻熊吧!」。
而統一的熊體就這樣誕生了,不需開新模,只要改變印刷並量產就行,這樣的轉變與做法放到現在來看,可謂是極大的成功,伴隨的商業利益更是難以想像,而後來除了熊體,MEDICOM TOY 也不乏推出了兔體 R@BBRICK)、貓體 NY@BRICK 等,陸續創新的動物造型說不定之後還可以開一間動物園也說不定。
以商業價值來說,BE@RBRICK 延續了 KUBRICK 在創意彰顯的優點,並以量產的優勢成功推開其在玩具市場的大門。

與 KUBRICK 相比,BE@RBRICK 同樣是以最常見的三種市售尺寸為主,7cm 高的 100%(因為有熊的耳朵比 KUBRICK 高一點)、30cm 高的 400%、70cm 高的 1000%,增加了更加迷你的 3.5cm 高的 50%(多為鑰匙圈)和 5cm 高的 70%(多為吊飾),還有更多 14.5cm 高的 200%。
除此之外,BE@RBRICK 也承接了 KUBRICK 的抽抽樂模式,同時一個系列因為不用再重新開模,推出頻率基本上是每年 1-2 系列(至 2023 年七月為 46 代),同時一個系列基本上會有 12-15 隻不等,且大多為 IP 大雜燴,各種 IP 合作集中在同一系列,這樣也增加了更多盒抽的趣味性,也能加速大眾文化的結合,讓更多 IP 能透過「熊」來呈現,藉此打開其更廣泛的市場與提高能見度。

為什麼 KUBRICK 越來越少?
回到今天的主角 KUBRICK,其從 2013 年開始就進入了「停產」狀態,雖然到現在還是偶爾會推出作品,但頻率可能都是幾年一次,不然就是聯名活動的關係才偶爾推出,而且尺寸也都是 400% 以上的人偶,而最主要的原因,也與他的高品質有關。
由於 KUBRICK 本身定位就以高質感限量為主,因此對於玩具市場來說,當收藏者喜愛的玩具入手難度越來越高的話,勢必就會讓進入這個坑的門檻變的更高,加上玩具與流行文化一樣,需要不斷地注入新的活水才能讓市場更活絡,而 KUBRICK 光是零件開模可能每個系列都需要重來一次,還需考量開模難度等,成本想當然耳比統一熊體的 BE@RBRICK 更高,推出時間也會更久,因此在成本與推出頻率的考量下,MEDICOM TOY 也很明顯地將資源與生產重心轉移到銷量更好、數量更多、迭代更快的 BE@RBRICK 上。
如此看來,難道 BE@RBRICK 就比 KUBRICK 還要不精緻嗎?那也不盡然!過往 KUBRICK 主要著重在「還原度」,因此開發成本明顯都落在開模與設計上,所以在材質上頂多就是 ABS 與 PVC;但相比 KUBRICK ,雖然是統一的熊體模具設計,但在材質上 MEDICOM TOY 也沒有馬虎,像是夜光版、電鍍版、透明裝彩豆版、木質、植絨、閃粉、變色等款式曾出不窮,另外與服飾品牌聯名的熊甚至還有自己尺寸的衣服,配件更是有項鍊、帽子等各式各樣的變化,因此只能說,BE@RBRICK 將設計開模與時間成本,轉變為更有利於 IP 合作進行銷售的方式,同時也以「熊」的輪廓型塑出品牌記憶點,為 MEDICOM TOY 賺得盆滿缽滿,讓 KUBRICK 也逐步往「絕版的經典」之路走去。
「如果工作上你沒有找到有趣的點,那你應該停下來,因為這不會讓你自己或任何人開心。」
「我真的想僅僅因為當時的流行而製作一個產品。」
從赤司龍彥的訪談報導中,可以感受到他對於玩具的熱愛,同時也應驗了對於某個領域的喜愛與執著,終究能締造意想不到的成功,而「玩具」,或許很多人認為只是小孩子的娛樂,但是對於收藏者來說,它更是一種保留回憶與文化認同的媒介,同時也是眾多藝術家傳遞理念與創意的畫布,不管它是被拿來把玩、還是靜靜地站在展示櫃中,相信對於每個玩具人來說,它們都會是一種令人心滿意足的存在吧。
(文章封面圖片由 AI 生成再進行後製)